45%热效率混动专用发动机产业化在即,哪家OEM会率先完成?

NE时代新能源 更新于2023-02-27 09:52:22

吉利、东风、广汽、长城、奇瑞等主机厂积极投入研发,预计2025年起大批45%热效率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将具备产业化应用条件。

发动机“热效率”与汽车的油耗、续航等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发动机热效率越高,相同动力输出情况下碳排放和用户油耗就越低。相关数据显示,发动机热效率每增加4%,用户油耗至少降低10%。

混合动力汽车通过深度机电耦合,使发动机从面工况转变为域工况或线工况,有利于实现超高燃烧效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研究院指出,2023年,主动预燃室射流点火、超稀薄燃烧及其排放后处理等关键技术将实现重大突破,推动45%热效率的混合动力发动机进入样机测试阶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吉利新一代雷神电混引擎BHE15 Plus量产热效率44.26%

2023年2月20日,量产最高热效率44.26%的新一代雷神电混引擎BHE15 Plus在高端动力智能制造基地——吉利义乌动力基地“微米工厂”正式下线并实现批量交付,该产品也将搭载于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银河”车型上。

作为新一代雷神电混的拳头产品,BHE15 Plus的有效热效率44.26%也获得了权威机构中汽研华诚认证授予的“能效之星”称号,同时这也是目前量产混动专用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当2021年吉利首次发布雷神智擎Hi.X时,与之配合搭载的是专属混动发动机DHE15,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可达43.32%。

此次量产交付的雷神电混引擎BHE15 Plus在上一代基础上,通过对燃烧系统进行优化升级,采用深度米勒循环、超高滚流比进气道、高压缩比、高程径比、350bar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等技术,使燃油与空气快速、充分地混合,提升燃油经济性。同时应用高效混动专用增压器、电控EGR系统等技术,极致发挥每一滴燃油的潜力。

BHE15 Plus采用全方面的降摩擦方案,可显著降低运动副摩擦,降低能耗损失,提高引擎的运行效率。高效智能冷却系统在发动机本体设计中采用“多路并联、横流冷却、低热容”的开发思路,结合电子水泵智能管理,使机体温度控制更加快速、灵敏,最终实现更低油耗。

该发动机将被用于吉利银河专属雷神电混8848上。下一代雷神电混产品也已经处于验证阶段,其热效率将突破46%。

东风马赫动力热效率突破45%

2023年2月,东风全新马赫1.5T混动发动机“能效之星”认证发布仪式在天津中汽中心披露——其最高有效热效率达45.18%,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首款热效率认证突破45%的混动汽油机。

此前,东风马赫1.5T发动机曾在2020年率先成为国内首款热效率突破41%的增压机型,此次的最新成果意味着在41%热效率基础上增加了4%。

全新马赫1.5T混动发动机以高效燃烧和智能控制策略为核心,采用全新高效抗爆快速燃烧系统、混动专用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350bar缸内直喷系统、低压EGR(废气再循环)全域耦合控制技术、高能点火、集成式水冷中冷等领先技术

东风风神皓极混动SUV,将来搭载全新一代热效率为45.18%的东风马赫动力混动专用发动机后,NEDC油耗可以再度降低到4.32L/百公里。

广汽传祺最新混动专用发动机最高有效热效率突破44.14%

2022年8月,广汽传祺正式公布最新混动专用发动机最高有效热效率突破44.14%。

为更好地实现节油环保和强劲动力的统一,广汽研究院对2.0ATK发动机混动专用发动机进行迭代升级,基于广汽GCCS燃烧控制专利技术,深度优化燃烧系统,并集成低温冷却EGR、能量损失控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热效率。

2.0ATK发动机是广汽研究院专门为混动系统开发的专用发动机,采用自然吸气、阿特金森循环技术路线,超高压缩比15.6、超高滚流比进气道、长冲程设计,采用M10火花塞、高能点火、低温冷却外部EGR技术、GCCS燃烧控制专利技术和350bar高压直喷系统,通过协同优化燃油喷射、缸内流动,实现在超高压缩比和大EGR率下的缸内燃烧过程高效性与清洁性。

2020年8月,经过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评测,2.0ATK发动机取得了42.10%热效率的重大突破,将国内发动机技术水平推向全新高度。得益于广汽第四代发动机平台领先的技术实力和2.0ATK发动机热效率巨大的提升潜力,广汽研究院对该款发动机进行迭代升级,通过深度优化燃烧系统、燃烧控制、能量损失控制和废气再循环系统(EGR)控制等,进一步提升热效率。2022年8月,经过再次评测,2.0ATK发动机试验室最高热效率达到44.14%,再次刷新中国品牌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认证纪录。

2.0ATK发动机具有四大核心技术:一是高效燃烧系统;二是低温冷却废气再循环系统(EGR);三是智能热管理系统;四是低摩擦技术。

广汽2.0ATK+GMC 2.0钜浪混动系统搭载在影豹、影酷混动版,为消费者带来澎湃动力,并进一步降低油耗。在实测中,影豹、影酷0-60km/h加速分别为3.4s、3.9s,足以媲美电动车;在“一箱油高难度测试”中,影豹极限测试最长续航1537km,百公里油耗低至3.0L;影酷极限测试最长续航1711km,百公里油耗低至3.2L,全面展现钜浪混动在全地形、全场景、全路况下的超低油耗水准。

长城热效率45%混动专用发动机预计2023年推出

2020年长城发布柠檬DHT,采用的混动专用1.5L自然吸气发动机代号为E15GH,直列4缸形式,压缩比为13:1,采用阿特金森循环,最大功率75KW,最大扭矩135N·m。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代号为E15BD,采用米勒循环,结合VGT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等技术,最大功率为115KW,最大扭矩235N·m,最大燃油热效率41%。

彼时称,2022年将推出采用全新混合动力燃烧架构的1.5L第五代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43%+,最大功率120kW,扭矩240N·m。2023年,将推出第一款热效率超过45%的混动专用发动机,采用蜂巢第二代混动燃烧架构,运用高充量稀薄燃烧、可变润滑管理、热平衡驱动智能冷却系统等技术,发动机最大功率110kW,峰值扭矩240N·m。

奇瑞鲲鹏发动机第三阶段最高45%

奇瑞汽车将通过三个阶段技术创新,加速推进混合动力技术PHEV、HEV的全面运用。鲲鹏动力到2025-2030第三个阶段,通过预燃烧室、稀薄燃烧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鲲鹏燃油发动机的热效率最高可达到45%,届时与之相匹配的鲲鹏DHT节油率最高将实现65%(HEV)。

蓝鲸iDD混动系统专用发动机热效率将达到45%

2021年6月,长安正式发布蓝鲸iDD混动系统。蓝鲸iDD混动系统是长安汽车完全自主设计的先进多模式电驱动系统,由混动专用发动机、蓝鲸电驱变速器、大容量电池和智慧控制系统四大组件构成。

该混动系统以蓝鲸1.5T发动机为基础,最高可释放125千瓦的功率,最大扭矩为260N·m,并加持了Agile敏捷燃烧系统,智能热管理系统,米勒循环、智能润滑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随着应用可变气门升程,可变截面电子涡轮增压等一系列新技术即将加入,2025年前后,平台最高热效率可达到45%。

比亚迪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热效率43%

2020年11月,比亚迪全新DM-i超级混动系统专用的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揭幕,热效率高达43%。

通过“阿特金森循环+高滚流进气道+超高压缩比+冷却EGR技术+高能点火”的先进燃烧系统,比亚迪成功将这款发动机的压缩比提升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的15.5。同时,通过升级进气控制模型,精确控制阿特金森循环的深度(浅度阿特金森高动力,深度阿特金森低油耗),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油耗和动力需求。由于采用了超高压缩比,控制策略建立了新的爆震阈值标准,在满足发动机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高效可控的先进燃烧。

此外,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高效发动机还首次采用了分体冷却技术,有效降低爆震趋势和发动机摩擦损失,保证了发动机的高效工作。相比上一代发动机,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高效发动机摩擦损失减少10%、整机轻量化减重10公斤,不充电油耗控制在4L/100km以内,同时排放满足国6b法规。这款发动机的量产,将有效解决用户里程焦虑的痛点,打造更高效、更卓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解决方案。

骁云1.5L混动专用发动机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动力技术配置上做减法,燃烧系统设计上做加法。有别于目前主流发动机技术应用,骁云发动机技术路线非常简单,回归到气道喷射和自然吸气,采用进气单VVT是为了实现阿特金森循环,还有冷却EGR,都是要让热效率最大化。核心之处还是在发动机燃烧室设计上,可以说为了高热效率,追求到设计极限。

热效率最高可达50%

从2016年技术路线图1.0发布至2020年,汽车节能技术持续提升,通过大量应用高压缩比(12-13)+米勒循环+变排量附件+低摩擦技术等先进节能技术,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持续下降,已接近 2020 年百公里 5L 的目标值,汽油机热效率达到 40%的国际领先水平。

基于汽车技术发展的社会愿景和产业愿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对节能减排提出新的节点要求。分别以 2025 年、2030年、2035 年为关键节点,设立了产业总体发展里程碑,预计到 2035 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占比达到 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100 万辆左右,商用车将实现氢动力转型。

对于油耗,提出了 2025、2030、2035 三个阶段,乘用车含新能源汽车的新车平均油耗分别要达到百公里 4.6、3.2 和 2.0 升。传统能源乘用车不含新能源汽车的新车平均油耗分别达到百公里 5.6、4.8 和 4.0 升。混合动力乘用车油耗分别达到百公里 5.3、4.5 和 4.0 升。

从2021年至今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不少主机厂通过开发、采用更高效率的混动专用发动机,进一步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节能水平。通过更多新技术组合研发,未来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可突破45%以上,最高将达到50%。

总共0条评论

轨  迹 
NE资讯
NE资讯
NE智能车
NE数据
NE活动

快讯

欢迎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上海恩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  系   人 :NE时代 小恩

联系电话 :188-1775-0862

备案许可号 :沪ICP备1704124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