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TOP15出炉!

起点锂电 更新于2024-02-19 20:05:37

2023,是锂电池产业“大变局”的一年,锂电行业经历了价格战、产能战,并加速进入新一轮竞赛周期。

回顾来看,尽管2023年压力重重,但行业整体向好,各大锂电池企业仍取得不错成绩。出货量方面,全球锂电池出货量整体持续增长,超过1.1TWh。

起点研究院(SPIR)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192GWh,同比增长24.9%。出货量TOP10企业分别是CATL、比亚迪、LG新能源、三星SDI、松下、亿纬锂能、SK On、中创新航、国轩高科、ATL、瑞浦兰钧。

其中,中国企业占据6席,比亚迪超过LG新能源位居全球第二,TOP3企业市占率超过53%

2023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TOP10

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保持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终端市场的持续增长,拉大对锂电池的需求。据起点研究院(SPIR)预测,2024年至2030年,锂电池出货量将会保持增势,预计2024年全球出货量将超1500GWh,2030年将达到6331GWh。

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TOP15榜单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49.5万辆,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31.6%,提前三年完成十四五规划中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出货量取得较大幅度增长。起点研究院(SPIR)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859.6GWh,同比增长24.2%。

动力电池出货量TOP15中,国内电池企业占据11个席位,其他4家企业为韩国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以及日本松下。其中,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达276GWh,占比超30%;孚能科技2023年海外出货量超8GWh,全球总出货量达17GWh,成功进入全球前10。

相较2022年,出货量TOP5企业仍然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松下、SK On,CR3达到59.7%,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起点锂电认为,未来2-3年二线以下动力电池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市场将逐步出清缺乏技术创新、低质产能。

2023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TOP15

对比国内市场,2023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相对较低,为16.0%,这也意味着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更是一场机遇。

可预见的是,2024年甚至更往后的时间,锂电行业国际竞争将会加剧,随着欧美本土电池企业的投产,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或有可能重塑。

宁德时代等业绩持续创新

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TOP15中,有11家中国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欣旺达、蜂巢能源、正力新能、瑞浦兰钧、多氟多

以上企业,9家已经完成上市。此外,蜂巢能源撤回上市申请后,有赴港上市的消息传出,预计2024年会有新的动作;正力新能方面,目前官方并未公布IPO的计划,不过市场认为,启动IPO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已经上市的动力电池企业已经相继公布2023年业绩情况。

宁德时代 方面,2023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425亿元-455亿元,同比增长38.31%-48.07%。装机量方面,全年市占率持续提升,全球范围达到35%以上,连续7年坐稳全球第一宝座。

特斯拉、奔驰、宝马、大众、理想、蔚来、广汽埃安、吉利、华晨宝马、上汽大众等国内外主流车企均与宁德时代保持合作,配套特斯拉 Model 3、Model Y、 BMW iX、奔驰 EQS、埃安 Y、极氪 001等多个畅销车型。

比亚迪方面,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0亿-310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74.46%-86.49%。据观察,2023年以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等业务均实现新突破。

尤其在动力电池领域,比亚迪装机量及出货量均创新高,都超过LG新能源,成为全球第二。虽然比亚迪目前动力电池主要为自产自销,但2023年旗下弗迪电池已经开始外供,预计2024年外供比例将增加,装机量会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弗迪电池近期与美国汽车供应商博格华纳达成合作,博格华纳将获得弗迪电池许可,并将生产刀片电池。

国轩高科方面,2023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157%-253%。预计扣非净利为8500万-1.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据透露,2024年国轩高科将突破美洲、欧非、亚太等三大海外市场,预计在2027年实现海外交付超100GWh,市场份额达到10%。

目前国轩高科已经形成全球8大研发中心、20大电池生产制造基地、8大材料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全球电池产能达到300GWh,国内外分别为200GWh、100GWh。

亿纬锂能 方面,2023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0.35亿元-42.11亿元,同比增长15%-20%。

在动力电池领域,亿纬锂能正在积极提升产能,2023年量产产能约为80GWh,2024年预计将形成超过100GWh的量产产能。此外,亿纬锂能正在加速大圆柱电池量产工作,除了获得宝马等企业的定点外,近期其大圆柱三元电池已配套江淮瑞风RF8正式上市。

欣旺达方面,目前并未公布业绩预告,但其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规划好路线。2023年7月,欣旺达发布公告,宣布将分拆所属子公司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分拆完成后,欣旺达以消费类锂电池为主体业务,欣旺达动力的主要业务则为动力类锂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据起点锂电观察,2023年10月,欣旺达动力已同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目前正处于IPO进程中。

日韩企“组团”布局磷酸铁锂电池

从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来看,日韩企业市场份额正在被挤压。LG新能源被比亚迪超越,松下、SK On市场份额分别下降0.5和0.2个百分点。

这背后的很大一个原因是,磷酸铁锂电池被主流车企青睐,日韩电池企业则主要以三元锂电池为主要技术路线。同时,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安全性能在储能领域被加大应用,这也倒逼日韩企业布局磷酸铁锂电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日韩企业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尚未投入生产,但其在电池行业的优势和地位不可忽视。其中据SK Innovation公布,其电池业务订单积压估计达到约2万亿人民币以上。

LG新能源方面,2023年年度综合收益和营业利润均实现稳步增长。综合收益达到33.7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2.2万亿韩元,分别同比增长了31.8%和78.2%。这是LG新能源自2020年成立以来,年度营业利润和营收首次分别超过2万亿韩元和30万亿韩元。

同时,LG新能源指出,由于整车企业对库存的控制趋保守、以及金属价格的持续下跌,预计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增长将暂时放缓。

三星SDI方面,2023全年销售额为22.7万亿韩元,比上一年增长12.8%;营业利润为1.63万亿韩元,比上年减少9.7%;净利润为2.06万亿韩元,同比增加1.3%。其中,电动汽车电池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40%,而营业利润同比大涨93%。

三星SDI表示,尽管担心电动汽车需求放缓,但其将在2024年保持工厂的利用率,并按计划进行生产设施的扩建。

SK On是SK Innovation分拆出来的电池部门。据SK Innovation披露,2023年全年销售额为77.2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9万亿韩元。与2022年相比,销售额减少了7684亿韩元,营业利润减少了20134亿韩元。

SK Innovation表示,尽管与2022年相比有所下降,但其电池业务的年销售额却达到了创纪录的12.9万亿韩元,同比增长约70%,创下有史以来最高销售额。截至2023年底,SK Innovation电池业务订单积压估计达到400万亿韩元(约合21600亿人民币)以上。

总共0条评论

轨  迹 
NE资讯
NE资讯
NE智能车
NE数据
NE活动

快讯

欢迎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上海恩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联  系   人 :NE时代 小恩

联系电话 :188-1775-0862

备案许可号 :沪ICP备1704124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