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Ilika、韩国SK On等海外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有望加速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其中Ilika固态电池原型已获得汽车 OEM 和一级测试合作伙伴的验证,证明其性能符合规范,韩国SK On则联合汉阳大学 Kim Dong-won 教授团队发布了一项延长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寿命的最新研究成果。
Ilika固态电池原型通过关键客户测试
5月1日,伦交所上市企业Ilika宣布,其最新的车用固态电池 P1 Goliath 在经过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和一级供应商的测试时达到了他们的技术目标,证明其性能符合规范。这些公司生产用于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制造的车辆的零件或系统。
这些测试着眼于原型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情况、它们可以存储和释放多少能量,以及它们在快速连续多次使用后是否保持稳定,这在业内被称为“加速循环”。此外,测试表明整个批次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并提供了预期的电化学特征。
Source:Ilika官网
这些测试是根据商业保密协议进行的,以保护合作伙伴自己的电池使用程序,这些程序因他们的产品设计而异。然而,Ilika 表示,测试协议广泛反映了整个行业对电动汽车电池的评估方式,并且结果具有全球相关性。
其中一家参与的一级供应商是一家为主要国际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气化组件的英国公司,该公司表示:“我们可以确认,我们已经完成了对 Ilika 的 P1 原型的测试,它们的性能符合规格,使它们成为我们测试过的领先固态电池之一。我们期待着在 Ilika 推进其路线图的过程中评估进一步的原型。
首席执行官 Graeme Purdy 告诉投资者:“客户对我们的 Goliath 路线图的验证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以确保我们朝着满足或超过客户期望的50Ah最小可行产品(MVP)迈进。
SK On发表延长锂金属固态电池寿命最新研究
5月6 日SK On宣布,与汉阳大学Kim Dong-won教授团队合作的旨在延长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寿命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能源和化学领域的国际期刊《ACS Energy Letters》。
Source:SK On
金属锂作为下一代全固态电池负极材料而受到关注,其容量约为现有石墨的10倍,电化学电位低,正在成为提高能量密度和实现高输出的关键元素。
然而,由于锂金属在空气中的反应性,无机材料在表面形成不均匀,导致充放电效率降低,电池寿命缩短。施加锂金属负极时,室温下的充放电循环次数限制为100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K On将金属锂负极浸入特殊溶液中,去除无机材料,以高导电率的氮化锂(Li3N)和高机械强度的氧化锂(Li2O)为基础,形成保护层。
因此,确保了界面稳定性,使其能够在室温下充放电300次以上,有效地将现有负极金属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了三倍。SK On已为该技术提交了国内和国际专利申请。
此外,SK On与延世大学Park Jong-hyuk教授团队合作,阐明了聚合物氧化物复合电池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固化时间与电池寿命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于2月发表在化学领域的国际期刊《Angewandte Chemie》上。
根据这项研究,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热固化时间越长,对保持电池性能就越有利。使用固化60分钟的电解质的电池的放电容量降低了9.1%,而仅固化 20分钟的电池的放电容量降低了约34%。
SK On预计这项研究的成果将有助于延长聚合物氧化物复合电池的使用寿命。SK On研发部门负责人Park Ki-so表示:“这一成就是SK On不断研发努力的成果,也是通过与学术界合作而蓬勃发展的技术实力的成果,”它将成为克服固态电池技术挑战的基石,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越来越受到关注。
SK On目前正在开发两种类型的全固态电池,即聚合物氧化物复合材料和硫化物电池,目标是分别在 2028年和 2030年实现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