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蜂巢能源在其2025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透露,>公司2025年出货量将超过47GWh,营收超过240亿元。预计2026年将实现扭亏为盈。>
>同时,蜂巢能源发布了“4+1”产品品牌。即堡垒越野电池、蜂行短刀电池、龙鳞甲电池、远路电池以及大刀储能电池以及新兴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其中,堡垒越野电池、蜂行短刀电池、龙鳞甲电池和远路电池均面向动力电池领域,前三个电池品牌为新能源乘用车,远路电池为新能源商用车。>
>
>
>
01.>
>扭亏为盈关键,降本和高价值产品> >
>此前蜂巢能源持续亏损的核心原因是成本过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造成本高,二是产能利用率高。>
>蜂巢能源列举了几个关键降本数字。在制造成本方面,蜂巢能源新一代产线投资成本降低14%。近两年的制造成本同比下降48%,报废率下降28%,一次良率超过90%,综合良率超过96%。另外,呆滞库存在2024年降低了62%,2025年预计继续下降34%。这些都为2026年扭亏提供了基础。>
>另外一个方向是在产品选择上。蜂巢能源指出,当前的三元和增混业务在利润方面明显占优,是重点方向。>
>在峰会同期,蜂巢能源发布了全球最大电量的增混电池,即>第二代“堡垒越野电池”,最大电量达到80KWh>。采用超强堡垒结构、多重底部防护、主被动智能熔断等多项技术。支持400公里的纯电续航,6C快充。此前,一代“堡垒越野电池”已经在长城坦克品牌、哈弗大狗以及猛龙系列车型上实现量产搭载。今年6月,“堡垒越野电池”已达成30万套里程碑。>
>蜂行短刀的亮点在于末端快充,通过多因子融合充电策略,80%SOC以上充电缩短25%。>
>龙鳞甲二代电池的亮点也是大电量增混,最高达65kWh,采用800V架构,具备5C充电。>设计采用热电分离技术和高集成方案,电芯防爆阀位于底部,与两侧极柱完美分开,实现热失控喷发物与电气件的绝对分离。目前,龙鳞甲二代电池已在湖州基地正式下线。>
>
>
>
>
>02.>
>半固+全固,蜂巢能源均获定点> >
>在电池新技术中,蜂巢能源在半固和全固方面均有布局,并且目前均获定点。>
>具体进展方面,今年四季度将试生产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容量为140Ah,能量密度为300Wh/kg,电池形态为软包,产能为2.3GWh,采用自研的隔膜转移技术,最大优势是成本。>目前已经获得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定点,计划在2027年开始供应>。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提升至360Wh/kg,容量为78Ah。>
>全固态电池方面,第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400Wh/kg,容量为68Ah,应用场景是低空飞行和汽车。>据悉,已经获得某央企eVOLT低空飞行器定点,年内提交样品。>下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进一步提升,目标为500Wh/kg。>
>蜂巢能源固态电解质选用的是>硫化物技术路线>,硫化物的特点在于电导率高,接近液态电解质。但界面阻抗依然存在,目前采用的解决方案是采用>等静压工艺>通过施加均匀的压力来提高电池材料的致密度和改善界面接触。>
>除已经获得低空飞行器领域的定点外,蜂巢能源也在积极拓展其在具身智能的应用,开辟新的应用领域。>
>> >
>03.>
>底层工艺支撑,>热复合叠片技术> >
>蜂巢能源在成立之初就选择了叠片技术,而非卷绕。目前已迭代至第三代热复合叠片技术。>
>叠片技术在超充和固态领域的优势尤其明显。这是因为在快充情况下,锂电池的卷绕拐角位置,缺陷问题会被成倍放大,产生安全风险。固态电池则是因为材料原因,基本无法卷绕。>
>蜂巢能源第三代热复合叠片技术融合了极片热复合与多片叠融合技术,叠片效率大幅提升,达到0.125秒/片。并且集成了极片放卷、裁切、叠片CCD在线监测、热压功能,缩短了极片卷料到叠片之间的片料转运,降低了极片裁切到叠片间的加工精度差。并且叠片后及时热压,保证热压后极组的极片间处于稳定粘合状态,降低后工序造成错位风险。>
>蜂巢能源表示,得益于第三代热复合叠片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因隔膜或界面不平整导致的安全风险,可以更好地适应固态电池和超快充的需求。>
>在快充方面,除峰值功率提升外,末端充电速度也大幅提升。蜂行短刀末端充电能力提升便是受益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