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在“2026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蒲亚鹏宣布,上海已集聚全国超50%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头部创新企业,标志着这座“民用航空第一城”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上海正以政策、资本与产业链协同优势,加速构建全球低空经济创新高地。> >
>
>
>
> 上海的低空经济版图已覆盖从研发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全链条。目前,>沃兰特航空>、时的科技等国内领军企业均将总部或核心研发中心落户上海。其中,沃兰特航空在2025年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与泰国泛太平洋集团签署500架>eVTOL>采购协议,总金额达17.5亿美元;时的科技完成B+轮融资,由上海国资旗下大零号湾创投领投,累计融资超1亿美元,其倾转旋翼E20 eVTOL研发进度领跑行业。> >
>> 资本的青睐源于上海独特的产业生态。作为>中国商飞>、中航机载、航发商发三大航空巨头的所在地,上海汇聚了全国70%的航空领域人才,形成了从整机制造到关键零部件的完整供应链。同时,上海国资国企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建设创新平台等方式,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例如,上海长三角低空产业科技金融基地覆盖杨浦、金山及江苏无锡、浙江湖州、安徽芜湖等长三角核心区域,常态化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破解技术瓶颈与资金短缺难题。> >
>>
>
>
>上海的低空经济创新不仅体现在企业集聚上,更在于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的双重驱动。在技术端,宁德时代为>峰飞航空>定制的航空级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比普通车用电池高30%,支持eVTOL航程突破250公里;大疆为飞行汽车定制的毫米波雷达可实现500米障碍物感知,华为部署的低空通信基站网络覆盖全市重点区域。>
>
> 在应用端,上海正以“场景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低空经济从产业端向消费端延伸。2025年,杨浦区率先落地上海中心城区首条美团无人机配送航线、首条跨越高架无人机航线及首条进入高校校园航线,开启复兴岛黄浦江商业载人观光试航;浦东新区聚焦远郊牌照、港口应急医疗等示范场景,鼓励已取证移动航空器开展航线通联起降测试。此外,第二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将于2026年在上海举办,展览规模扩大至10万平方米,新增低空新材料、“三电”等专题展区,吸引全球创新产品首发首秀。>
>
> 上海的低空经济崛起离不开政策体系的系统性支持。2024年,上海市发布《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打造“天空之城”目标,并纳入浦东综改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等改革开放试点布局。2025年,上海进一步探索低空经济立法“>上海模式>”,研究制定促进全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建立产业带动、行业管理、安全监管“三牵头”协同机制,统筹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和飞行服务管理平台规划建设。>
>
>
>
>
>
>
>在顶层设计引导下,上海还通过“商旅文体展”联动推动低空生态融合发展。例如,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上,一汽红旗、广汽高域、小鹏汇天等十余家车企携eVTOL产品亮相,标志着汽车产业与低空经济的跨界融合加速;长三角数字经济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瑞金医院等机构分享医疗低空应用案例,为产业链精准对接搭建桥梁。>
>
> 根据规划,上海力争到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突破千亿元,形成覆盖eVTOL研发、空域管理、安全保障的完整产业链;到2030年,建成全球低空经济创新中心,助力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突破6万亿元。正如蒲亚鹏所言:“上海的低空经济不是简单的‘无人机送外卖’,而是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场景落地为抓手,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交通网络,最终实现‘人-机-物’智能互联的立体城市愿景。”>
>
>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热土上,上海正以低空经济为支点,撬动万亿级产业新蓝海,为全球城市空中交通革命提供“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