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整车>
> > > > > > >>1.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明年或将上丰田量产车> >
>> >
>>近日有外媒报道,丰田明年将在中国推出一款小型纯电动汽车,而电池、工程等关键技术来自比亚迪。> >
>>
>>随着丰田对于电动汽车的态度有所松动,丰田已经在日本成立了专门的工厂,推动零碳排放汽车研发,其中就包括开发固态电池。但这项新技术可能会率先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与此同时,有消息人士称,丰田将于明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一款全电动小型轿车,并转而向合作伙伴比亚迪寻求关键技术,包括比亚迪于去年推出的刀片电池。消息人士猜测,丰田向比亚迪求助是为了解决正是为了降低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出于对比亚迪的评估,丰田在去年与比亚迪合作成立研发合资企业。目前,丰田有 24 名工程师在深圳与约 100 名比亚迪同行一同工作。报道中还表示,这款车预计售价在20万元左右,最快明年4月于北京车展上亮相。> >
>> >
>>2.戴姆勒签署超600亿欧元战略计划 助力奔驰2030年全面电动化> >
>> >
>>12月2日,戴姆勒在会议上批准了梅赛德斯-奔驰2022年至2026年的业务计划,批准了梅赛德斯-奔驰全面电动化的战略计划。向软件驱动和无排放的未来转型,戴姆勒监事会签署了2022年至2026年超过6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戴姆勒表示,梅赛德斯-奔驰正准备在2030年年底实现全面电动化,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严格确定未来投资重点在于电动汽车。此外,戴姆勒还讲到,在加速向纯电动时代转型的过程中,提升每辆车的净收入仍然是公司策略核心。公司预计,标准化电池平台和可扩展车辆架构的使用,以及电池技术的进步,将有助于降低车辆的可变成本。> >
>>
>>
>
>
>
>
>
动力电池与热管理>
> > > > > > >>1.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在宜昌正式开工> >
>> >
>>12月4日,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开工仪式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正式举行。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整合“磷矿 ―原料 ― 前驱体 ― 正极材料 ― 电池循环利用”等多环节业务,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项目总投资约320亿元,占地面积约5500亩,规划建设年产36万吨磷酸铁、22万吨磷酸铁锂、18万吨三元前驱体及材料、4万吨钴酸锂、4万吨再生石墨和30万吨电池循环利用的超大规模生产基地。预计2023年实现一期投产,2025年全部投产,满产后能为超过40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池正极材料。> >
>> >
>>2.大众全面扩张电池领域 奔驰北京全新电池生产线建成> >
>> >
>>近日,大众集团董事会成员Thomas Schmall表示,公司将在计划中的欧洲电芯工厂和确保重要原材料方面花费高达3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162亿),这是大众首次披露其扩张计划的成本。Schmall同时也是大众集团的技术负责人,他表示公司将寻求外部合作伙伴来为扩张计划提供资金。> >
>>
>>12月3日,北京奔驰全新电池生产线正式建成,其试装生产的首块动力电池顺利完成交付。该生产线的动力电池未来将用于梅赛德斯-EQ品牌纯电车型奔驰EQE。全新电池生产线兼具自动化与柔性化特征,不仅能实现不同电池产品的混线生产,还可以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不同电池的生产产能。> >
>>
>>
>
>
>
>
>
电驱动与功率器件>
> > > > > > >>1.捷捷微电:与中芯集成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
>>
>>12月2日,捷捷微电公告,公司与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框架作协议,在中低压SGT MOSFET、高压IGBT与SJ MOSFET晶圆及IPM、PM等封装领域展开全面战略合作。中芯集成将全力支持捷捷微电的SGT、SJ、IGBT芯片及模块工艺研发,提供晶圆代工服务,并在工程上相互支持。为此公司需要预付合作期限内(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支付定金共计2亿元。> >
>> >
>>2.博世开启碳化硅芯片大规模量产计划> >
>>
>>12月3日,博世称,目前准备开始大规模量产由碳化硅这一创新材料制成的功率半导体,以提供给全球各大汽车生产商。2021年,博世已在罗伊特林根晶圆工厂增建了1000平方米无尘车间。到2023年底,博世还将新建3000平方米无尘车间。新建的无尘车间将配备最先进的生产设施,并使用自主开发的制造工艺生产碳化硅半导体。> >
>>
>>
>
>
>
>
>
智能网联>
> > > > > > >>1.华为公布2项可用于智能驾驶、智能网联车新专利> >
>> >
>>12月3日,华为公开“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新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462497.4。据介绍,该专利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V2X、智能网联车、智能驾驶、辅助驾驶等领域,可解决当前SL缺少SL TCI标识的指示的技术问题。> >
>>
>>同日,华为还公开另一项“通信方法及装置”新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479923.5。据介绍,该专利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可以应用于D2D或车联网,例如V2X、LTE V等,或可以用于智能驾驶,智能网联车等领域。> >
>> >
>> >
>>2.Aurora与亚马逊云服务达成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合作> >
>> >
>>近日,自动驾驶初创企业Aurora宣布与亚马逊云服务(AWS)达成了开发合作,每天可通过AWS云计算服务执行超1200万次复杂的驾驶模拟任务。2019年,Aurora先是拿到了现代、起亚的投资,然后去年收购了Uber放弃的自动驾驶汽车业务,并于近期与沃尔沃达成了自动驾驶卡车合作、以及丰田的Siennas自动驾驶车队开发合作。> >
>>
>>据悉,Aurora 将充分利用 AWS 的在线和离线功能,为其机器学习和基于模拟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开发提供支撑。在云端开发环境下,Aurora 将利用 AWS 来处理和存储于真实道路测试中收集的 PB 级别传感器数据。而在离线的时候,该公司还将利用 AWS 开展 Aurora Drive 软件堆栈的测试、高清映射和机器学习等任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