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6月3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对《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 >
> >>
这是深圳和杭州之后,第三个将出台自动驾驶地方性法规的城市,且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先行先试,有望为产业发展和法规完善带来更强大的促动作用。>
>《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和《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分别在2022年7月5日和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
>北京《征求意见稿》强调了“车路云”系统协同发展,且明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说明,立法是为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市场主体提供清晰、透明、可预期的制度规范,同时给后续探索实践预留空间,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创新管理、创新发展、创新应用。>
>关于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征求意见稿》没有单单侧重于单车智能,而是对通行区域、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管理平台等车路云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系统规定。>
>它提出,统筹规划通行区域、道路,支持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全域开放;明确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为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预留空间,鼓励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改造升级;统筹建设全市统一的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监测平台和云控基础平台;鼓励建设低时延、高可靠的通信网络;支持相关主体开展自动驾驶地图应用试点,充分发挥地图支持作用。>
>对于公众最关心的交通事故责任问题,《征求意见稿》指出,车辆在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未激活状态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现行规定承担责任。车辆在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激活状态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属于自动驾驶汽车一方责任的,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车辆所有人、管理人依照前款规定向受害者进行赔偿后,可以依法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销售者等进行追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另外,《征求意见稿》对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的用车场景做出规定:(一)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二)除危险货物运输外的道路货物运输;(三)摆渡接驳、环卫清扫、治安巡逻等城市运行保障;(四)国家和本市支持开展的其他应用场景。>
>就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前夕,6月27日,小马智行宣布开启大兴机场自动驾驶接驳的收费服务,并成为北京市首批取得自动驾驶高快速路“主驾有人”商业化试点的企业。文远知行、轻舟智航的自动驾驶小巴已然提供点到点接驳服务。主线科技正在加速建设覆盖京津冀地区的智能运输网络,与物流客户实现高速干线运输的常态化运营……>
>据北京市重点站区管理委员会的介绍,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小巴、无人接驳车、无人配送车、无人环卫车、无人巡逻车、自动驾驶货运重卡、无人零售车等8种场景下自动驾驶汽车已“驶”上北京街头。>
>
>
>
同时,北京意在加强与天津市、河北省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协同创新,推动政策互认、标准兼容、场景联通、产业协作,支撑自动驾驶汽车创新活动多场景、跨区域应用。>
>近年来,北京自动驾驶汽车发展成效显著。>
>2020年9月,北京率先规划建设全国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要素,开展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验证。>
>目前,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累计为31家测试车企发放了道路测试的牌照,自动驾驶测试的里程超过2800万公里,年内将实现全市600平方公里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全覆盖。>
>今年,北京自动驾驶汽车还将迎来立法保障。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自动驾驶汽车立法工作已纳入北京市人大2024年立法审议项目,力争今年内完成审议发布。立法过程中计划将示范区车路云一体化建设经验进行固化,并在全市范围复制推广,有望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