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60亿固态电池项目中屈指可数的民营车企——吉利,孵化的电池企业,耀宁新能源肩负其固态电池量产的重任。
但最开始,耀宁新能源以液态电池起家。
01.
起家之路:短刀、磷酸铁锂
江苏耀宁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7月6日,隶属于浙江耀宁科技集团,原吉利零部件事业发展中心,2020年12月独立。
浙江耀宁科技集团发展历程
2022年,耀宁新能源通过收购安驰科技部分股权全面布局工业储能、通信储能和车用高压动力电池三大领域,形成湖南岳阳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江苏建湖创新中心与生产基地、江西上饶安驰科技、上海数字能源研发中心及湖南平江材料基地。
同年,耀宁12GWh磷酸铁锂电池及PACK项目落户江苏盐城建湖县。
至2023年11月,耀宁新能源布局产能近50GWh,岳阳、建湖、鹰潭多地产能相继投产。
从产能情况来看,吉利在耀宁这家企业上目前主要押注
磷酸铁锂
。
产能布局之后,耀宁新能源开始卷技术和成本,推出磷酸铁锂神盾短刀电池,长度580mm,能量密度192Wh/kg,循环寿命3500次,-30℃ 低温续航保持率 90.54%,17分钟可从10%补能至80%。
按照规划,神盾短刀电池将落地银河E5车型,该车型提供 49.52kWh 和 60.22kWh 两种规格电池,目前该车型已完成申报,单体供应商即为耀宁新能源,神盾电池目前已知有162Ah容量规格,这也是目前耀宁新能源电池产品落地新能源乘用车的开局订单。
磷酸铁锂+短刀应对乘用车市场,“无双电池”聚焦城市换电,是为耀宁新能源在液态电池市场的主要布局。
至于固态电池,耀宁新能源主打一个“内外”结合,内部布局研发,外部联手吉利。
02.
固态电池布局
资料显示,耀宁新能源投资4.2亿元在南浔经开区长三角智能产业园新建固态电池研究院,分为研发和生产两个部分,占地面积17.4亩,建成后将形成0.1GWh固态电池生产能力。从购置的设备来看,
该产线应该为半固态电池产线,叠片工艺。
耀宁固态研究院中试线
2024年,
南浔固态研究院
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自此,耀宁新能源形成从固态电解质烧结、半固态电池商业化量产到全固态电池小试的全方位能力,
聚焦氧化物和硫化物路线。
据其CEO表示,耀宁新能源目前已经在实验室小试线上合成了小容量全固态软包电池样品,并且已经建设固态电解质生产线。早在2022年,耀宁就在实验室里已经成功试制出5Ah全固态电池样包。
按照耀宁新能源S+研发战略,未来重点建设固态电解质制备、
原位凝胶技术
以及固态电解质的涂覆、掺混、包覆等三大“S+”材料创新能力,孚能现有材料体系与电池产品,加快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
技术路线上,耀宁新能源硫化物和氧化物方向均有所布局,目前研发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高离子电导固态电解质氧化物系室温离子电导率超0.8mS/cm,硫化物系超7mS/cm。面向量产,主要有三大核心技术:
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成膜工艺与多层叠片工艺。
外部布局中,耀宁新能源联合高校和外部单位开展联合研发,并且已经和吉利合作研发固态电池数年时间。
作为吉利固态电池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耀宁新能源负责南浔固态研究院的研发与生产。
与此同时,吉利自身也配备研发团队,目前自研固态电池已实现20Ah标准尺寸电芯开发,能量密度超400Wh/kg,或将率先实现发布和量产装车。此外,还通过投资卫蓝新能源拓展氧化物+聚合物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