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落幕的上海车展中,EMB占据了汽车制动领域的绝对C位。虽然EMB并非新概念,但随着法规的完善叠加市场需求,它正迅速成长为一个全新的增量市场。>
>作为全球首家获得>EMB>产品订单的企业,大陆集团在本届上海车展上系统展示了其先进的>汽车制动系统>组合,全面呈现了未来智能化、集成化的制动技术图景。>
>> >
>>车展期间,《>NE时代>》有幸与大陆集团安全与动态控制事业群的多位核心成员进行对话,围绕EMB的应用前景、技术路径及量产规划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
> >01.>
>大陆集团安全与动态控制事业群> >
>大陆集团旗下汽车子集团共划分为四大事业群:安全与动态控制事业群、架构与网联方案事业群、自动驾驶及出行事业群,以及用户体验事业群。其中,>安全与动态控制事业群致力于提供涵盖主动与被动安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目标为实现“零愿景”(>Vision Zero>)——即消除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和死亡。>
>该事业群的产品覆盖制动系统、传感器、空气悬架、以及中央动态控制软件等多个核心模块,布局逻辑分为三大方向:提升正常驾驶体验、预防事故发生、降低事故伤害。>
>2024年,该事业群销售额达75亿欧元,占据整个汽车子集团约40%的比重>。在中国市场,大陆集团已深耕30年,建立了5个大型研发基地,具备完整的本地化制造能力。>
>大陆集团安全与动态控制事业群中国区负责人、被动安全与传感器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张晓敏表示,大陆集团正加速本地研发布局,>将中国市场视为新技术的首发地,并借助本地高效的开发体系和智能制造能力,反哺全球市场。EMB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本土化创新成果之一。>
>
>
>
中:大陆集团安全与动态控制事业群中国区负责人、被动安全与传感器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张晓敏女士>
>02.>
>EMB进展,从混合到全干式,再到角模块> >
>在此次车展上,大陆集团发布了四种制动系统方案:FBS0、FBS1、FBS2和FBS3。其中,从FBS2起开始导入EMB技术。FBS2采用“前EHB+后EMB”的混合式方案,即“前湿后干”;而FBS3则为无液压系统的“全干式”解决方案,代表了智能底盘制动技术的终极形态。>
>张晓敏透露,>早在三年前,大陆集团便已在中国组建EMB本地研发团队,并与主机厂展开深入合作。目前,EMB样车已完成黑河冬季测试,验证了其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
>大陆集团安全与动态控制事业群轮边制动解决方案事业部全球负责人Laurent Fabre表示,>从长期趋势看,全干式制动系统(FBS3)将成为主流,特别适用于电动平台与高度集成化架构。但短期内,FBS2的混合方案更适合重型车辆与现有平台的过渡需求。>
>
>
>
大陆集团安全与动态控制事业群轮边制动解决方案事业部全球负责人Laurent Fabre先生>
>对于EMB的后续演进路径,大陆集团的方向是“角模块(Corner Module)”>,即通过将制动系统与轮毂电机集成,实现高度模块化与灵活化。这一方案不仅有助于简化整车架构,还能支持在悬架与转向方面进行精细化调节,进一步释放智能底盘的性能潜能。>
>
>
>
大陆集团产品升级方向,来源:大陆集团>
>03.> > > >大陆集团的优势,安全与成本> >
>EMB的呼声虽然非常高,但其真正实现量产却并非易事。>
>早在2012年之前,大陆集团就开始生产EMB产品。对于量产,Laurent Fabre重点提到两个关键词,安全和成本。>
>在安全方面,大陆集团生产制动产品已经超过100年,在制动安全方面拥有非常高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张晓敏表示,对于EMB产品,大陆集团拥有严格的安全管控体系,从设计阶段入手确保安全目标>
>在成本方面,除了技术因素外,>规模和供应链布局也是一大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大陆集团目前还保有卡钳业务>,并且基础卡钳销量位居市场前列。结合其机电领域的技术积累,大陆集团已经完成了EMB全产业链的布局。>
>此外,实现EMB的量产应用离不开软件层面的支持。大陆集团安全与动态控制事业群被动安全与传感器事业部全球负责人霍斌提到,>大陆集团可以提供中央动态控制解决方案,该方案中软件采用模块化方案,可以与硬件进行分离,根据客户不同的架构需求进行功能部署>。EMB只是大陆集团“零愿景”战略的一环。集团还通过构建Integrated Safety Systems(集成式安全系统),打通制动系统、车身电子与驾驶辅助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更高层级的主动安全。>
>
>
>
中:大陆集团安全与动态控制事业群被动安全与传感器事业部全球负责人霍斌先生>
>例如,系统可借助车内摄像头与雷达,感知驾驶员与乘客的位置,实现安全带预张紧与气囊分级起爆。同时,通过电池传感器获取动力系统状态,为乘客争取更多逃生时间。>
>从制动模块走向整体安全系统,从本地开发走向全球赋能,大陆集团正以前瞻布局与工程实力,推动EMB从样车测试迈入量产落地的关键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