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required

大众向Rivian出资,新老车企携手背后有中国因素

德国大众与美国新兴纯电动汽车(EV)厂商Rivian Automotive将达成合作。6月25日,大众宣布向Rivian最高投资50亿美元。美国加强对中国的限制,致力于在本国培育EV产业。但美国在构建摆脱中国的采购网方面进展缓慢,在EV开发上落后。在美国市场转变的背景下,新老厂商将联手,共同努力克服困境。

  

  切换供应链对美国新兴EV厂商形成压力

  美国新兴EV厂商的经营陷入困境,也意味着一直致力于在本国培育EV产业的拜登政府的政策正处在岔路口。

Rivian Automotive接受大众的投资,推进软件的共同开发(纽约市内的销售店)

  为了与中国对抗,美国在2022年制定的《通胀削减法》(IRA)中提出了培育EV产业的目标。

  

  但是,这些支援政策反而给美国的新兴EV厂商带来逆风。

  

  IRA规定,销售补贴的对象限定为北美生产的汽车。对获得补贴的EV设定价格上限,并要求一定比例的零部件等要在北美生产。

  

  另一方面,生产和销售规模较小的新兴EV厂商在成本高的北美开发和生产低价EV并不容易。特别是左右EV成本的电池大部分依靠中国供应。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数据显示,美国汽车厂商2024年1~3月进口的电池7成以上来自中国。尽管利用IRA,美国吸引了电池等数十万亿日元规模的相关投资,但实际上供应链尚未摆脱中国产品。

  

  在IRA通过以前,美国政府的扶持政策是对EV累计销量超过20万辆的厂商停止补贴。已达上限的特斯拉等不再是补贴对象。这本该对追赶特斯拉的新兴EV厂商有利。但IRA却加强了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强硬立场,形势反而变得对新兴EV厂商不利。

  

  美国的EV减速还明确体现在数字上。据调查公司MarkLines透露,截至5月美国的EV比例为9.7%,还不到1成。主要国家的平均比例超过2成,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接近5成。美国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除了汽车厂商无法增加EV车型之外,当前美国的高利率也是逆风,EV很难在消费者中普及。在生产得越多亏损越大的情况下,Rivian未来要想扩大开发和生产规模,必然依赖大企业的资本。

  

  大众也在应对EV转型上遭遇挫折,未能建立起成功模式。大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合作获得Rivian的软件竞争力,将其作为在美国市场上扩大份额的垫脚石。

  

  从结果来看,欧美市场的EV减速促使站在岔路口的厂商进行重组。

  

  在美国EV明显减速的情况下,日本企业的主力产品混合动力车(HV)的销量大幅增长。其原因是,价格适中的EV较少,需求集中在了起到衔接作用的HV上。

  

  今后,如果汽车厂商要应对美国日益严格的环保规定,就需要瞄准未来的EV普及继续进行投资。本田已在加拿大投资2万亿日元规模,正式开始在当地生产EV和电池。丰田也在加紧对EV进行追加投资。

  

  围绕EV开发,包括日本厂商在内的合纵连横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日产和本田已于3月宣布,将开始讨论在EV等领域开展合作。正如本田与索尼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新公司所预示的那样,超越汽车产业范畴的合作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点击查看全文
评论赞0分享
轨迹
大众Rivian

欢迎关注我们!

上海恩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1NE时代-小恩
188-1775-0862
沪ICP备1704124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