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模型、大数据和大算力芯片技术的推动下,2025年被认为是“AI定义汽车”加速落地的关键节点。然而,作为具备高标准、成熟生态的产业产品,AI定义汽车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 > >
>>作为“软件定义汽车”的延伸,AI定义汽车对数据处理能力和算力的需求更为迫切,亦对新型电子电气架构(EEA)提出更高要求。> >
>>当前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布式、域集中式与中央集中式。其中,>中央集中式被视为终极形态,其核心挑战不在于大算力芯片本身,而在于成百上千颗功能独立、协同复杂的MCU。> >
>
>
>
汽车电子电气升级方向,来源:恩智浦>
>>因此,MCU产品的性能升级成为关键方向。以恩智浦的>S32N55>车载超级处理器为例,其配备16个Cortex-R52+内核及两个锁步Cortex-M7内核,运行频率最高可达1.2GHz。> >
>尽管内核性能强劲,S32N55仍无法取代所有MCU。在车载系统中,如何协同多个MCU仍是一大挑战。恩智浦于去年4月推出了S32>CoreRide>开放平台,汽车制造商可以整合ECU,开发出从特定功能域到区域再到集中式,跨不同档次、车型均适用的灵活架构。该平台能够隔离不同的汽车功能,有助于确保各个应用之间互不干扰,并能动态重新分配资源,保证应用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性能下降。CoreRide平台将处理、汽车网络和系统电源管理与集成软件相结合,帮助解决新一代汽车开发中的系统复杂性、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等需求。> >
>>时隔一年,在S32N55、CoreRide推动下,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进展几何?带着疑问,笔者走进2025恩智浦汽车领导力峰会。> >
>>“无论创新和探索来自何方,车还是车,对于车安全性的考量、对于车本身以人为本,用户体验,需求为先的服务理念,对于客户和业态的承诺,对于合作伙伴共同创新发展,开放合作的生态理念、包容的想法,这些都不会因为技术上的迭代,创新性的革命所变化。”恩智浦半导体全球市场与销售副总裁、大中华区汽车电子总经理刘芳在大会中指出。> >
>>今年的恩智浦,聚焦更加纯粹。> >
> >01.>
>边缘侧创新,性能之外是功耗、实时和安全> >
>在恩智浦的高性能电子电气架构方案中,中央控制器基于S32N55构建,搭配S32G2/G3和S32J承担中央计算与信号处理;区域控制器采用>S32K5>实现AI赋能的实时控制;终端控制器则借助S32K1、S32R47等MCU完成控制与数据采集任务,兼顾低功耗与实时性。今年的恩智浦更加专注于边缘侧技术创新。>
>谈及边缘侧处理器特点时,恩智浦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中国事业部总经理李晓鹤提出三大关键:低功耗、高安全性(系统安全与功能安全)和实时性。>
>本次峰会,恩智浦展示了三款重磅产品:S32K5系列、S32R47与>BMA7318>,分别面向实时控制、雷达处理及电池管理等关键应用场景。>
>S32K5是业内首款采用16nm工艺并集成嵌入式MRAM的MCU,配备Arm M7和R52内核,支持单核、多核或锁步内核配置,频率最高达800MHz,具备硬件虚拟化能力。其内建eIQ® Neutron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可支持AI相关计算需求。相较嵌入式Flash,MRAM可加快程序烧录与远程OTA速度15倍以上,41MB的存储容量亦居行业前列。>
>
>
>
S32K5控制器框图,来源:恩智浦>
>S32R47是一款高性能成像毫米波雷达处理器,搭载4个Cortex-A53和3个Cortex-M7内核,结合多个加速器模块,最高可处理24发24收雷达数据。而S32R43与S32R47封装兼容,主要面向16发16收雷达解决方案。>
>
>
>
S32R47和S32R43对比介绍,来源:恩智浦>
>BMA7318面向电池管理,支持18颗电芯与12路温度信号的监控,具备300mA均衡电流和集成电流测量能力,达到>ASIL C>和SIL-2等级标准,并支持25年工业储能使用寿命要求。>
>
>
>
BMA7318框图,来源:恩智浦>
>需要指出的是,EEA的集中程度并非越高越好,仍需视算力与数据分布合理规划。例如在毫米波雷达应用中,传统“分体式”方案正逐步演进为“卫星雷达”架构,即前端仅保留射频与部分预处理,数据通过高速链路传输至域控制器完成最终处理。>
>对此,恩智浦展开介绍道,从长远来看中央化信号处理是一个明确的趋势,但在当前实际应用中,尤其是成像级毫米波雷达,目前还存在几个核心难点。>
>首先是数据传输带宽,以目前应用的直接输出ADC直方图数据来看的话,2.5G的以太网带宽无法支持高性能成像毫米波雷达的数据传输需求。>
>其次是域控制器中芯片的组合方案。如果采用单芯片的域控制器解决方案,由于毫米波雷达信号需要用到专用的芯片,单芯片方案意味着需要对现有的芯片在裸片层面进行升级。不仅对芯片提出更高要求,更重要的是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因此,>行业普遍共识为短期内高性能雷达处理仍应在终端完成>。>
>所幸,在CoreRide平台支持下,恩智浦算法实现不再受限于硬件形式,可灵活应对方案切换与技术升级。>
>此外,恩智浦也同步展示了包括48V低压架构、CAN XL等多种方案,持续丰富其产品生态。> >
>02.>
>四大整车厂战略合作,生态再拓展> >
>本次峰会期间,恩智浦正式官宣与四家中国主机厂建立合作:>零跑汽车、吉利汽车、深蓝汽车(长安)与长城汽车。>
>零跑汽车在LEAP 3.5架构中率先采用S32K388,旗下B10车型实现全球首发量产。>
>吉利汽车研究院与恩智浦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将在雷达、车载通信、EEA及AI应用等领域联合研发。>
>长安汽车与恩智浦聚焦动力系统控制,合作内容涵盖BMS、逆变器与动力域“多合一”融合架构,目标是兼顾智能化与能耗优化。>
>长城汽车则依托xEV平台,携手恩智浦探索智能预驱芯片及BMS领域的前沿融合,实现控制系统一体化。>
>在平台合作方面,恩智浦完成对TTTech Auto的收购,后者主导CoreRide平台软件部分。恩智浦表示,该收购是其“软硬协同”战略的关键一步。同时,TTTech Auto仍将保留开放性,服务全行业。>
>恩智浦还透露与东软睿驰、地平线达成平台生态合作,进一步丰富CoreRide生态系统。> >
>03.>
>深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强化本土能力> >
>完成技术和生态布局之后,恩智浦将落地的重点放在了中国。李晓鹤解释了原因,一方面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的庞大,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创新速度位居前列。>
>恩智浦在中国深耕已近四十年,目前在华拥有6000名员工,其中1600名为工程师。全国布局6大研发中心与14处办公地点,服务超6000家本地客户与合作伙伴。其全球最大后道封测工厂亦设于中国。>
>为进一步加强本土响应能力,恩智浦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事业部。>李晓鹤表示,该事业部并非传统销售部门,而是涵盖销售、研发、质量、技术支持等职能的一体化团队。>
>中国事业部的成立,不仅将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间,也有助于技术快速本地转化,推动“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创新战略落地。>
>此外,BMx7318/7518系列产品是恩智浦团队基于中国客户需求,以中国速度高效响应,并在中国完成定义、设计和开发的。未来,恩智浦计划进一步扩大与本地供应链合作,提升天津后道工厂的产品能力,同时增强与中国本地前道供应商协同,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同时,加速本地客户技术实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