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本田“P7”(右)和“S7”>
>>
本田4~6月在中国的EV销售陷入负增长,而丰田的EV“bZ3X”同期热销1.7万辆,日产4月投放的“N7”约1个月就接到1.7万辆订单。本田的EV为何无法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
>>
本田在中国销售的纯电动汽车(EV)表现不佳。尽管2025年春季投放了新款EV,但4~6月在中国的EV销售陷入负增长。与中国当地竞争对手相比,本田在价格和驾驶辅助功能方面处于劣势,消费者反应迟缓。本田不得不下调最初的价格,如何确立EV品牌成为紧要课题。>
>>
陷入苦战的是本田的纯电动SUV车型“S7”和“P7”。使用中国当地开发的专用底盘,作为新系列“烨”的第一批车型于2025年春季发售。>
>>
>本田计划在中国到2035年把全部新车改为EV,“烨”本应成为这一目标的一部分。但从4~6月的中国EV销售业绩来看,本田明显落后。>
>>
>调查公司MarkLines的数据显示,尽管本田投放了2款新车,但EV销量同比下降2%,仅为2900辆。丰田销量增长57%,达2.6万辆,日产销量增至2.6倍的1.6万辆,形成鲜明对比。>
>>
>
>
> >
>本田的EV为何无法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其一在于定价。>
>>
>当初宣布S7最低25万9900元起,但仅一个月就不得不降价6万元(23%)。本田表示“为了推动顾客购买而调整了价格”,但当地的反应并没有好转。>
>>
>性能方面也被看穿。S7的满电续航里程(CLTC模式)比竞争对手美国特斯拉的Model Y(593公里)更长,达到650公里。但在中国市场最重要的驾驶辅助功能方面未能获得充分的市场好评。>
>>
>S7和P7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方面搭载了本田自主开发的“Honda SENSING 360+”。支持高速公路等的车道变更辅助等。>
>>
>不过,没有搭载无论是一般道路还是高速公路都能使用的油门和方向盘的操作辅助功能。在中国已开始普及的“领航辅助驾驶(NOA)”领域缺乏先进性,令人感到遗憾。>
>>
>丰田和日产之所以能在中国增加EV销量,是因为性价比更高。>
>>
>例如,3月上市的丰田EV“>bZ3X>”在4~6月销售了1.7万辆,成为热销车型。价格最低10万9800元起。通过采用丰田也进行出资的>Momenta>公司的技术,可支持一般道路上的NOA。>
>>
>日产4月投放的纯电动轿车“N7”上市约1个月就接到了1.7万辆订单。起价为11万9900元,与丰田相同也搭载Momenta的技术。日产社长>伊万·埃斯皮诺萨>指出,“正因为是符合中国需求的车型,才取得了成功”。>
>>
>丰田和日产率先给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价格。中国当地企业几乎每个月都推出新款EV制造话题。如果车辆首发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就会被消费者遗忘。或许可以说这是理解了中国严峻现实的定价战略。>
>>
>本田从2022年开始在中国市场投放“e:N系列”,并在2024年推出了面向年轻人的低价车型“灵悉L”等。包括“烨”在内,均未创造出月销量超过1万辆的热门车型。>
>>
>为了卷土重来,本田将积极引进中国当地技术。“烨”今后在驾驶辅助方面将采用Momenta的技术。中国因人来人往和摩托车行驶,形成了独特的交通环境。本田的中国本部长五十岚雅行表示,与具有开发能力的公司合作,“联合研究并实现商品化将成为今后的优势”。>
>>
>本田的车型还将搭载人工智能(AI)新兴企业DeepSeek的技术,实现语音对话功能。在中国车企中,能够在车内进行人车对话的EV已经普及。本田也将顺应当地注重享受出行空间的趋势,努力提升功能。>
>>
>还将采取提高价格竞争力的措施。计划从“烨”的第3款车开始,首次采用“磷酸铁锂(LFP)”电池。这是一种不使用稀有金属的低价电池,可以降低成本。>
>>
>中国的汽车价格战丝毫没有平息,在EV领域能够盈利的仅有比亚迪(BYD)等少数头部厂商。本田在中国用20多年建立了信赖。>在EV业务上,也需要以符合中国当地需求的价格和性能展开攻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