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中,上海车展无疑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舍弗勒集团电驱动事业群首席执行官>Thomas Stierle>在此次>上海>车展期间>与>NE时代进行了对话>,分享了舍弗勒在>电气化>领域的战略布局、发展挑战与未来展望,展现出其在全球电动出行市场的雄心与实力。>
>
>
>
舍弗勒集团电驱动事业群首席执行官>Thomas Stierle>
>01. >整合仍在进行中,电驱动产业链的布局更加完整>
>舍弗勒收购纬湃科技后的整合>进展备受行业关注>。从这位>事业群>首席执行官的视角来看,此次合并带来诸多积极因素。>
>一方面,团队规模得以扩大,且双方优势互补明显。>
>纬湃科技在软件和电子技术方面的专长,与舍弗勒在机械和机电领域的深厚积累相结合,实现了垂直整合,降低了对外采购成本,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据>NE时代了解,合并之后,舍弗勒在电机、电控和减速器等均可实现自制;而电机可以垂直覆盖到定转子、铁芯冲片、位置传感器等,电控则可以实现DCDC、功率模块甚至PCB板的自制,而减速器及齿轴则是舍弗勒的传统优势领域。>
>另一方面,合并也拓展了客户资源>。>"机电"深度融合的布局,使得舍弗勒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物理传动到电子控制、从硬件制造到软件开发的完整驱动解决方案,客户的兴趣和合作意愿显著增强。>
>
>
>
当然>,整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两家公司在项目报告、规划等流程和工具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时间进行统一和优化。>
>不过,中国团队展现出的高效执行力让>Thomas Stierle>印象深刻,他们专注于快速推进整合工作,减少内部讨论,以实际行动满足客户需求,这种>“中国速度”成为整合进程中的一大亮点。>
>目前,整合工作正稳步推进>,>双方协同效应预计可达>6 亿,主要源于电驱动领域的优势互补>。>尽管在流程整合方面仍面临挑战,但通过平衡整合速度与业务连续性,在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整合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
>02. >成本是竞争的关键,可以低价策略,但不能亏损>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着如何平衡>市场份额与>盈利性>的挑战。>对此,>Thomas>Stierle表示“>公司坚持不接受亏损项目,但愿意采取激进的价格策略进入市场>”>。>当然,他也认为,>“>更快、更具>性价比>、更可靠>”是市场竞争的关键>,而价格又是最最关键的要素。>
>对于如何降低成本,应对竞争,>Thomas>Stierle也提出了他的破局之策:>
>首先,舍弗勒和纬湃合并之后,产业链布局更完整,很多的产品都可以从之前的外购转变成自制,这样就可以直接节省成本。比如>PCB板,舍弗勒之前是外购的,但纬湃自己自制;而减速器,纬湃之前需要外购,而现在舍弗勒直接生产相关部件。>
>而且>合并后的>供应链采购可以协同,有助于从供应商拿到>更好的价格>,从而帮助降低>成本>。>
>同时,>开发具备>可扩展的模块化平台>化产品>是>最>关键的策略之一。>
>舍弗勒>致力于根据客户的战略需求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建立可扩展的模块化平台,实现产品在多个领域的重复使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电子生产和电池管理系统为例,通过标准化设计,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同时根据不同车型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这种策略使公司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创新也在加速推进中。我们看到,在此次上海车展现场,舍弗勒展出了新一代功率模块>——高压PCB嵌入式功率模块。>
>这一技术是通过将高压功率芯片直接嵌入>PCB板(如SiC、GaN芯片),替代传统分立式功率模块,可实现电驱控制器的高密度集成与性能跃升。相较传统功率芯片封装形式,舍弗勒最新开发的800V嵌入式功率模块可实现更低的杂散电感,从而大幅降低逆变器的开关损耗,使逆变器效率提升至99%以上,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整车性能和效率。>
>
>
>
除了精进技术和持续降本外,>Thomas>Stierle认为,联合开发与生产,同样是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时的有效应对策略。>
>在行业内,>深度>合作已成为趋势,例如>大众与小鹏、零跑与斯特兰蒂斯等>车企之间的联合研发与生产,>舍弗勒也希望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走在需求满足>和技术打造>的更早期>,>共同应对市场竞争。>
>03. >赢得中国市场,才能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
>在电动出行领域,舍弗勒有着明确的目标与战略>,即>致力于成为全球>电气化>领域的>头部>玩家>之一>。>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为此,舍弗勒将聚焦中国生态系统,与客户和供应商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中国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本土经验,提升在华竞争力,并以此辐射全球市场。>
>由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舍弗勒已经>在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构建了完善的研发和生产体系。>
>“在3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的会议上,舍弗勒是唯一一家出席的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代表。”>Thomas>Stierle认为,这是对舍弗勒积极本土化的最强认可。>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舍弗勒将会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和生产。>
>“我们要更快,我们不想做被吃掉的那条慢鱼”。怎么更快,>Thomas>Stierle认为,一要更快满足>中国>客户>对速度的要求>,二要比同行更快>“出海”>。>
>
>
>
对于第一>“快”,舍弗勒>赋予中国团队更多自主权,充分发挥本土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
>目前,舍弗勒在电气化领域已经基于本地研发和本地供应链开发了多款产品,并已经跟小鹏、奇瑞、吉利等中国车企达成了合作>。>
>同时,中国团队还积极调整流程,>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市场需求。随着中国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舍弗勒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客户需求,还出口到国际市场,中国在其全球布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第二>“快”,舍弗勒的秘诀是多元化产品组合和全球供应商定位>。>
>Thomas>Stierle认为>舍弗勒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多元化的产品组合,能够提供涵盖内燃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等多种能源解决方案。>目前,>中国是全球电动出行的领导者,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虽有波动,但仍在推进,>而>美国市场在新政府政策影响下,消费者更倾向于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电动汽车。>面对步调不一致的各市场需求,>舍弗勒>可以>根据各地区市场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产品和市场策略,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而与国内的同行相比,全球化是舍弗勒的最显著的优势之一。>“我们可以基于中国的生态系统为国际客户提供具备竞争力的产品。而对于部分不接受中国供应链的地区,我们可以使用中国的解决方案并在海外生产和销售”。>
>在全球电动出行的浪潮中,舍弗勒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技术、深耕中国市场,正朝着成为全球电动交通领域顶级玩家的目标稳步迈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发展,舍弗勒有望在电动出行领域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 >